9月19日,在永興街道楊河村的稻田里,金黃的田野中,層層稻浪隨風翻滾,陣陣稻香沁人心脾,一臺臺收割機在稻田間來回穿梭作業(yè),一株株成熟水稻被有序“吞”進倉內、“吐”出金黃,田間地頭機械轟鳴、農人忙碌,呈現一派繁忙的景象。
“今年我種了40畝水稻,長勢還可以。我采用的是稻蝦合種模式,機械化收割打捆后的稻田再曬半個月,小龍蝦就要開始繁殖了,那時候再培肥水質、促進生長,這樣實現肥水不流外人田?!北P堰村村民孔玲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。
8月以來,永興街道指導各村搶抓晴好天氣,集中機械、人力高標準開展秋收工作,確?!邦w粒歸倉”。
“多虧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和機械化作業(yè),大家都覺得輕松了不少。比起以往忙碌好幾天收割打谷,現在育秧、插秧、飛防、收割、烘干都能用機器搞定,效率大大提升了。”永興街道楊河村黨支部書記鄭永松感慨道。
近年來,永興街道統(tǒng)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推進農業(yè)機械化種植和農田科學化、精細化管理,進一步提升了糧食生產水平,促進農民持續(xù)增收。截至目前,該街道已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工程3.2萬余畝,水稻種植面積2萬余畝,糧食機耕、機收普及率較往年大大提高,糧食產量及種植效益都得到了提升。
“我們將繼續(xù)做好晚稻和其他秋糧作物的農技指導和服務,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,加大對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投入和管護,為全年糧食豐產豐收打好基礎。”永興街道農業(yè)農村辦負責人說道。
(鄭可 熊昌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