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澤牧 匡柏學 通訊員 王登府 實習生 黃莜婷
7月15日,五峰土家族自治縣38℃的熱浪裹著蟬鳴,蒸騰在漁洋關(guān)客運站。
40歲的鄧蘭舟剛把客車停穩(wěn),一條微信就來了:“幫忙帶兩斤酵母粉?!?/p>
駕駛室的車廂里,擺滿了老鄉(xiāng)們的“代購”物資:白面饅頭、牛奶、降壓藥……
17年來,山村司機鄧蘭舟安全行車里程超50萬公里,免費為沿途不方便外出購物的村民帶貨10萬余件。
作為一名黨員,他說能為老百姓做點事,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
“微信里2400多人,幾乎都坐過我的車”
15日11時50分,鄧蘭舟準時發(fā)車。從漁洋關(guān)到懷抱窩村,單邊山路110公里。
“吳大姐,您要的鐵架子綁在后備箱了!”他甩了把額角的汗。
懷抱窩村的吳昌玉攥著衣角笑道:“昨兒就微信隨口一提,你倒真記著。這玩意兒沉得很,雇車得花幾十塊,還是你實在?!?/p>
車廂里頓時熱鬧起來,70歲的向中全大爺接話:“他不光捎東西,修東西才叫上心!”
去年冬天,鄧蘭舟送貨路過張婆婆家,發(fā)現(xiàn)老人家水管凍裂,大冷天連口熱水都沒有。鄧蘭舟送完貨,掉頭又返回張婆婆家修水管,幫老人燒上一壺熱水才離開。
“王大爹的降壓藥不能斷,李嫂子家的孩子酸奶要常溫的,在外打工的小陳托我看顧他母親的菜地……”鄧蘭舟的微信通訊錄里,存著2400多個名字,100多個是親友,剩下2300多個全是乘客或其家人。
“這2400多人,幾乎都坐過我的車,每個人我都能聯(lián)系上?!彼f。很多人因為去山外工作和生活,放心不下留守在老家的長輩,他們臨走前,都會加上鄧蘭舟的微信,鄭重地托付一句:“鄧師傅,方便的時候幫他們帶點東西,照料一下?!?/p>
這本“人民筆記”,比行車記錄本還要厚
“候車廳漏雨,老漢的衣服淋濕了”“麥莊村3.7公里斷頭路,鄉(xiāng)親們出行難”“彎道防護欄有缺口,車輛翻下去咋辦”……
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(guī)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,鄧蘭舟的筆記本記滿了密密麻麻的筆記。這本“人民筆記”,比他的行車記錄本還要厚。
2023年3月,鄧蘭舟成為縣人大代表。發(fā)揮車隊走村串鄉(xiāng)、收集民意及時、廣泛、暢通的優(yōu)勢,同年3月27日,首輛“民主早班車”開通。
五峰鎮(zhèn)麥莊村九組、十一組共居住著167戶479人,全長3.7公里的張陸公路(張家坳至陸家坳)是九組、十一組的“大動脈”,它不僅連接著長陽,也是村民們出行的“生命線”。
幾年前,這條坡陡泥濘的斷頭路讓村民苦不堪言,出行和運輸都成了大難題。村民們天天盼著把路修好,硬化一下。
為了核實斷頭路情況,3.7公里的山路,鄧蘭舟深一腳淺一腳走了3個多小時。遇到陡峭處,他蹲下來用手機拍裂縫,標注GPS定位。碰到村民,他就拉著問:“這路斷了多久?出行怎么解決?”
一份帶著泥土的《關(guān)于麥莊村張家坳至陸家坳農(nóng)村公路改造硬化的建議》很快形成,附頁里除了照片,還有他手繪的簡易地圖,每個坑洼、每處彎道都標得清清楚楚。
通過“民主早班車”,這項建議被列入五峰縣2023年重點民生項目之一。2024年初春,修路的挖掘機開進麥莊村,鄧蘭舟特意繞路去看,“當人民的代表,就要為人民辦事”。
把“小事”刻進心底,讓牽掛落地生根
今年“五一”勞動節(jié)前夕,鄧蘭舟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。他還是全國五一勞動獎?wù)芦@得者。
在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廣大勞動者要“保持本色”。
“小鄧啊,你可別出了名就忘了我們。”有次他去外地做事跡分享,回來就被老鄉(xiāng)拉住念叨。
這話像根弦,在鄧蘭舟心里繃得緊緊的。作為省市勞模,他每年都有療養(yǎng)機會,卻次次婉拒:“我也想休息幾天,但鄉(xiāng)親們習慣了找我,我不在他們不安心。”
鄉(xiāng)親們?nèi)麃淼呐D肉、豬蹄,他要么婉拒,實在推不掉就按市價把錢塞回去。有人說他咋就死腦子,他笑著擺手:“規(guī)矩不能破,該咋辦就咋辦?!?/p>
自2021年被媒體報道走紅后,一些商業(yè)邀約如潮水般涌來。有企業(yè)看上鄧蘭舟抖音號的12萬粉絲,開價請他直播帶貨,還有傳媒公司要包裝他運營賬號。
“我不一直在‘帶貨’嗎?都給老鄉(xiāng)‘帶貨’17年了!”他憨厚地笑起來:“如果我去拍視頻帶貨,鄉(xiāng)親們的藥誰捎?化肥誰帶?給鄉(xiāng)親們帶貨,我心里踏實?!?/p>
不久前,有企業(yè)想高薪將他“挖”走,鄧蘭舟又婉拒。“喊我小鄧的是叔伯輩,叫叔叔的是娃娃們,同齡人都稱兄弟?!编囂m舟指著滿車“親戚”說,“我舍不得他們?!?/p>
盤山路上,車輪朝著懷抱窩村的方向駛?cè)ァ{溝?、藥味的氣息,彌漫在車廂里。那是牽掛的味道?/p>